智慧鉴重,进口棉花快速通关

8月20日,在青岛自贸片区,一辆装载着进口棉花的集装箱车通过“集成查检”系统,快速完成通关并入库储存。

黄岛口岸是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全国大约60%的棉花从该口岸进口。辖区内的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是黄岛口岸进口棉花的重要集散地。其中,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内有20多家进口棉花保税仓库。在实施新模式以前,监管场地多,需要分散多次查验,耗时较长,且现场鉴重环节多,影响物流效率。

黄岛海关推出进口棉花“集成查检”模式,将海关口岸检疫、目的地检验、重量鉴定、取样送检一体融合,解决了分散多次查验、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

“进口棉花监管涉及检疫、鉴重、取样检测、出证书等环节,如何创新监管模式,既能依法把关,又能快速通关,是我们推出‘集成查检’模式的初衷。”黄岛海关查检二处查检五科科长栾建华说。


作为“集成查检”系统的一部分,智慧鉴重系统还实现了进口棉花的快速无接触重量鉴定。据悉,以往,棉花鉴重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进出口棉花贸易企业的一个“心病”。按照传统惯例,进口棉花的鉴重都是人工逐包衡重,采取的是肩扛、车推、台秤衡重的原始方式,鉴重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误差难以避免、安全隐患大。

据了解,一个集装箱棉包约100包,以往进行重量鉴定时,需要彻底掏箱,单个棉包人工逐包过磅,一个集装箱需耗时60至90分钟。以一批进口棉花20个集装箱量计算,约5名工人一起连续工作20到30个小时才能完成重量鉴定工作。此外,人工过磅看磅,计数误差偶有发生。

“人工逐包过磅费用逐年上升,我们年年都面临过磅工人紧缺现象。同时,重约200公斤的棉包砸一下很要命,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青岛沃尔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良说。

依托“棉花整箱自动鉴重系统”,科技取代人力,将棉花查检过程由原来的港口查验和区内仓库检验2次开箱,合并为一次开箱进行检验、鉴重、检疫、取样,实现重量鉴定高效可追溯,将每个集装箱进口棉花重量鉴定时长压缩至6分钟。

黄岛海关不断优化完善进口棉花“集成查检”智能鉴重系统模式,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了远程联网,海关关员在办公室内即可查看棉花集装箱的实时鉴重情况。

郭良介绍,今年以来,企业进口棉花出入库量同比增长40%,同时物流成本更低,每箱能节省物流成本500多元。

我国的棉纺企业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等省份,均在青岛港辐射范围内。黄岛海关查检二处副处长孔繁明说:“进口棉花‘集成查检’模式通过重新梳理作业流程,将原本分散在保税仓库实施的棉花检验工作集中到同一场地进行,实现了‘一站式’监管。”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