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围绕“减、优、提、降”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海关总署介绍当前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情况——
围绕“减、优、提、降”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国务院新闻办2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白石就当前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减、优、提、降’4个字,即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张广志说。
在“减单证”方面,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将在今年11月1日前由86种减至48种,原则上全部实现联网、在通关环节比对核查。张广志表示,上述监管证件涉及19个部门,按照“能取消的就取消、能合并的就合并、能退出口岸验核的就退出口岸验核”要求,将取消8种、合并12种、退出口岸验核18种,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既提高通关效率又降低成本。
在“优流程”方面,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作业模式从一般监管拓展到常规稽查等全部执法领域;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在“提时效”方面,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三分之一,其中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一半,减至6.15小时。
张广志表示,整体通关时间与海关通关时间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货物抵港到货物允许提离的全部时间,包括货物抵港、装卸、申报、查验、放行、提离等多个环节的耗时,后者是在海关单一环节内从申报到放行的海关作业时间,“去年按照国务院要求,首先从压缩海关通关时间开始,压缩了三分之一。今年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在“降成本”方面,今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美元以上,10月底前各地还将公布当地口岸收费清单。
“我们调研了沿海几个大的港口,从掌握的情况看,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比较多,而且还存在着竞争不够充分、进出口货主企业议价能力比较弱、收费标准较高等问题。”张广志表示,10月底前公布口岸收费清单、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要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将是两项硬指标,而沿海大港的降幅还要更大。
在回答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展相关问题时,白石表示,目前“单一窗口”已经实现了与10个部门系统的连接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出口退税、税费支付、跨境电商、加贸保税等12项功能。目前,“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应用率已经由去年的30%提升到70%以上,总申报业务量超过1.2亿票,已经成为大通关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最主要的平台。
“‘单一窗口’在中国实行免费申报制度,是一个电子政务平台,所有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实行免费。”白石说,“单一窗口”建设未来将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要开展与银行、保险、邮政、民航、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今年“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2020年要达到100%,继续为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做贡献,营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记者 顾阳)
 

相关产品

评论